本地通

咸阳文化

查看: 15133/ 来源: 杨凌在线网 2016-09-04 15:49

古渡公园 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地域文化资源厚重。从实际分析,咸阳地域文化资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独特厚重的“陵文化”    独特厚重的“ ...

古渡公园

 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地域文化资源厚重。从实际分析,咸阳地域文化资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独特厚重的“陵文化”

    独特厚重的“陵文化”。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都城和13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咸阳北原堪称“中国地下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域内有秦、汉、隋、唐帝王陵墓24座,陪葬墓256座,古陵墓1135座。汉朝的11座皇帝陵有9座在咸阳原上,唐朝18座皇陵有8座在咸阳境内。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有魏征、徐懋功等大臣的陪葬墓193座。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乾陵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园。这一十分壮观的古陵墓群体在全国327个地市级以上的城市中十分少见。

    正如人们所说,“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北京的城,西安的塔,不如咸阳的冢疙瘩”。金人赵秉文的一首“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就是对这一独特的陵文化资源的最好诠释。咸阳域内帝王陵墓星罗棋布,气爽势威,绵延百里,蔚为壮观,世所罕见。有人说,咸阳原上的古陵墓,既不能挖墓取宝,看起来又无味无趣,如何开发并形成独特的陵文化产业?难道一堆堆黄土能变成金?!

    开发咸阳的“陵文化”资源,就要从“陵”字上做文章,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从书上请下来,从地上走出去,给历史文化加值,把文化财变成经济财。

    第一,探索“陵文化”的内涵,秦风、唐韵、汉魂,无疑是东方文化的珍贵宝藏。要体味东方文明的深邃,就必须亲自到咸阳原畔来探古寻幽。正如人们所说,“不游兵马俑,等于没有到中国;不看汉帝陵,等于没有领略中华文明”。从文化内涵上开发咸阳的陵文化资源元素,研究帝王陵制、历史典故、轶闻趣事、民间传说,使中国帝陵文化与生态文化、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精神产品链。从秦汉唐历史难点、疑点和悬案、公案着笔,我们可以写出和拍摄出诸如《狄公案》、《汉武大帝》、《汉宫泪》、《武则天》、《杨贵妃生死之谜》等等和陵文化有关的电影电视戏剧。揭示并解开武则天为什么临终要立无字碑,揭开乾陵地下深埋的历史秘密。

    第二,从文化外延上开发。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陵墓旅游远比故里旅游更具价值,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陵墓具有可见的空间形态,比如棺椁、陵室、陵区等;陵墓具有真实的文物、随葬品等。帝王陵墓和帝王宫殿同为中国传统皇权思想的主要文物标志,帝王陵墓也被民间称为“阴间的皇宫”,对中国民间百姓具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帝王陵墓的背后隐藏了需要破解的经济密码,这些埋葬着一代帝王的陵墓的陵文化将给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图景。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纵横捭阖,统一六合,其从生到死的神秘色彩,曾勾起多少人的探求欲望,其坟中埋藏着多少惊人的秘密,又有谁知道?

    传承古今的人文文化

    咸阳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文化名人,使咸阳文化绚丽灿烂。咸阳是唐太宗的出生地,唐高祖李渊做岐州太守时曾治家武功,有史可稽的住宅有两处,一处是现在大庄镇立节村的慈德寺;另一处是现在的武功镇报本寺。康海《武功县志》中称:“唐高祖故宅在县东南,武德六年改名庆善宫”。李世民为报母恩改为慈德寺,现建有两座大殿。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为元代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6世孙。已经出版的郑和家世资料《咸阳世家宗谱》证实:郑和的祖先在咸阳居住了140多年。几千年来,一大批文人骚客生长或活动在咸阳这片土地上,史学家班固、经学家马融、军事家李靖及维新派教育家刘古愚、吴宓,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茹欲立等仁人志士,都出生古都咸阳。东晋女诗人苏蕙祖籍武功,自幼聪颖过人,创作成天下第一奇文《织锦回文璇玑图》,她把841个汉字用五彩线织成诗文,长宽8寸,能够读出七言、六言、五言、四言、三言等多种格式的诗文5000多首。其构思奇巧,旷古绝后。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范紫东,一生创作戏剧69部,数量超过莎士比亚近一倍,广为流传久演不衰。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康王腔”壮秦腔之基;张舜民作画论画堪称双秀,宋伯鲁于诗书画,享誉“三绝”。咸阳的现代名人也为咸阳的地域文化增添了色彩。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出生在泾阳。从一个商人到一名国民党军队少将,抗日英雄,从一名将军成为囚犯、劳改对象,从一名囚犯到自食其力的农民,他的传奇故事留在老百姓中间。西北国棉一厂的吴桂贤,从平民到国务院副总理,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平民,在咸阳也留下了她的传奇故事。青年农民于运河花大钱买知识——乡下人写“乡下人”,演“乡下人”——农民跨入电影艺术殿堂,于运河决心自己投资,把像他一样——改革中的青年农民形象搬上银幕。他自己写剧本,自己当演员,终于把一部《乡下人》电影拍摄成功。农民破天荒地走进了电影艺术殿堂,中国没有,外国也少见。世界十大著名影视导演之一张艺谋在乾县插了三年队,在国棉八厂当了八年工人,他正是吸吮着黄土地的乳汁,从一棵文化“小草”,长成了文化“参天大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关中警备司令部都曾驻扎咸阳,习仲勋、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一带活动过,极大地丰富了咸阳的红色文化内涵。

    传统的民居文化

    三原孟店民俗故居周家大院,据说是慈禧太后干女儿的娘家、刑部员外周梅村的府第。原来有十七个大院,清末回民起义时烧毁了十六个院子,只余下三千多平方米一个院落。周家大院建筑清朝南北风格兼具,布局严整,雕刻精细,砖雕、木雕之精美,吉瑞祥和象征图案之丰富,典故之多,在陕西独一无二!而且,清重臣豪绅在陕西留下的民宅不太多,这个原貌保留的院子为考察和鉴赏清代这类民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数据。高大的黑漆大门前,门口石狮对峙,迎面巨屏横立,东西廊坊下四壁的砖雕繁复精细,让人眼花缭乱。雕刻各有说头,像英雄封侯、喜鹊闹梅、大禹牧牛、单鸽踩莲什么的,都有如意吉庆的寓意。大小七进小院落,层层递进。廊坊的门格扇上的整套的彩色木版雕刻画,色彩十分的鲜明,是一个个连续的故事或知名风景。如八蛮进宝,反映了太平年间周边少数民族岁岁来朝的景象。长安八景,还有全国各地的名胜,如蓬莱仙境等,还有渔、桥、耕、读等组图,则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场景;还有醉打金枝、岳母刺字、郭子仪祝寿等戏剧故事,或励志教子做人,或刻画欢庆的大场面,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技艺娴熟,让人惊叹,盛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极为丰富。

    旬邑县唐家民居系明末清初唐姓财主修建的住宅,位于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原住宅规模宏大,几经战乱,现仅存两进毗连的三院和其他两院共五院,一百五十余间,面积一千四百八十三平方米,陵墓一座,一九八八年定名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旬邑旧称三水)唐家,”至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辽宁、浙江等十三省、五十余个县、市,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曾报为百万富翁,还亲赴北京参加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缎匹、荷包及御制七言律等。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当时在旬邑、彬县、淳化、耀县拥有土地一万九千二百九十多庙,牛驴一千余头、骡马一百八十余匹,羊一万二千多只,佃农四百八十九户,年收地租三千余石。其当时拥有的财富不但在当地,而且在陕西省,甚至在全国也是挂得上号的。由于唐家有钱,加之有权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做工十分精细。建宅工匠最多时一天达三千二百余人,其间历时四十三年,共建宫殿式庭院八十七院,约二千七百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亦用石灰、糯米汁浇灌,充分体现了北方四合院建筑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这些雕刻,形态各异,但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整个庭园,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勾心斗角,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木、砖、石雕,造型优美,巧夺天工。至于门栏窗棂更是玲珑剔透,堪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此外,诰奉政大夫、晋授中议大夫、钦加盐运使司盐运使衔、赏戴花翎的唐廷铨的墓更是精心构筑。墓前有三门四柱五楼式石牌楼一座,其由数百块雕石建成,每层均以飞檐重拱连接。三道门各书石刻楹联和横额,四块石柱及各层横梁前后及其两侧还雕有喜怒哀乐、神态逼真的立体罗汉十八尊及楹联、匾额等。还有石旗杆一对、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整个牌楼构思奇巧,做工精细。此艺术佳作对近代石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资料。陵墓呈庭院楼阁式建筑,正面为灵柩安放厅,石拱券顶,木板贴面,砚石为门。东西为耳房,重檐飞拱,双层楼阁。其内摆设金银珠宝殡葬品和祭奠器皿,墓内下方墓壁上嵌有石屏四幅,并刻有二十四孝图等,四周顶部以脊兽和琉璃瓦装修,俨然一座富丽堂皇的庭院。

    三原、淳化现存的地窑、岩窑民宅文化,就亟待发掘、保护和利用。据三原县志记载,在三原县嵯峨乡、洪水乡、马额镇等地,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遗址,可将三原县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代。三原人居住的岩窑和地窑,是三原本地最古老的民宅,地窑俗称为“地平线下的村庄”,三原的岩窑可以算是人类民宅史上最简陋的窑洞。

    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绚烂的黄土民俗文化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文化是最富有鲜明个性的地域文化之一,也是最具有同化和影响力的文化。黄土文化当然离不开黄土,具有粗犷、高昂、朴实的文化特性。秦都牛拉鼓、乾县蛟龙转鼓、礼泉芯子、旬邑唢呐、三原龙、泾阳狮均展现出黄土文化的个性。礼泉杨景林独创的“五谷画”,李小超的关中泥塑,王炬的石头画等等。渭城黑陶、兴平马勺蛋壳脸谱都与黄土地有关。“咸阳剪纸”也有其特色,中国传统剪纸在这里发扬光大。“福”、“寿”、“喜”、“猫”、“狗”、“兔”彩色剪纸惟妙惟肖。旬邑“剪纸娘子”库淑兰原始生态剪纸已经走向世界。三原徐莉把“清明上河图”“红楼梦大观园十二金钗”王羲之的“兰亭序”镶嵌到剪纸载体中。乾县韩靖彩色十二生肖彩色剪纸,活灵活现,展现出中华悠悠千年的民间工艺。旬邑吕小平自创秦歌。他号称“十三狼”并以“秦歌、秦韵、秦情”为主题,以关中人的生活为源泉,以豪迈的气质,唱出了关中人的精、气、神,并开发出秦歌文化系列产品。

    亟待挖掘的中医文化

    咸阳是我国中医人才荟萃的地方。巴掌大的“红裹肚”走出国门——来辉武的“神功元气袋”带出一门新产业。扶正祛邪的505神功元气袋,把祖国医学中“内病外治”理论变为现实。就是这个神奇的“红裹肚”,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效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来辉武的带动下,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目的的医疗保健品产业在咸阳蓬勃兴起。咸阳市以505神功元气袋、秦龙神枕、神刀、神针、神脉为龙头的医疗保健品企业多达150多家,保健品从头到脚无所不有,健脑帽、保健眼罩、止咳背心、护肩、护膝、健肝袋……在市场竞争中,505神功元气袋、步长脑心通、双止灵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步长、505、白鹿、健民、金裕等一大批医药保健品强势企业脱颖而出。医疗保健品企业就有150多家,医疗保健品从头到脚,吃的、戴的、敷的;老人用的、妇女用的、儿童用的;治感冒的、治风湿的、治肝、治肾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品种多达600多种。全国著名的心脑血管专家张学文、肾病专家杜雨茂也在退休以后下海办起了医院。神刀张朝堂的止痛止血疗效好的双止灵产品在海外引起震动,海外知名人士王大伏先生日前捐赠了2000万元让张朝堂发展医院,又拿出2000万元和他合作研制生产双止灵药物。李去病应用中医缓解癌痛——国际疼痛协会认为这一方法值得研究推广——日本医学家请他参加国际学术演讲会。2003年2月12号,一种由我国专家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免疫力素,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投入临床试用。这是我国首批用于临床的一种抗艾滋病药物。这种药物是咸阳保健科学研究所所长曹赫扬经过10年艰苦努力研制出来的。神针赵步长于1993年创办起步长集团,经过16年的打拼,从零资产起步,到2010年10月,资产已经发展到70亿元,成为陕西首富。1999年3月22日到25日,在咸阳市召开的旅游业开发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级专家一直认为,应该在咸阳建设一个国际中医保健康复中心,使医疗保健成为咸阳市旅游产业中一个特色项目。505中药馆、陕西中医学院的中华医史馆都具有高深的文化涵量。这些东西国外没有,国内其他省市也没有,是咸阳独一无二的中医文化资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伴随着全球经济现代化,已经从过去的附属产业形态,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门类。咸阳如何把自己的文化大资源,变成经济的大产业?!


相关推荐
用户评论更多>>
x

评论